作者:cfsbcn 編輯:中國廚房設備網 來源:www.bitamt.cn
【中國廚房設備網】乍看上去,德國不堅持要求私人貸方必須參與最新希臘紓困行動的決定,對于該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這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而言,似乎是一場挫敗。但這種表象可能帶有欺騙性。從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層面來說,德國走出了最新一輪的邊緣政策,且恰恰是在該國很可能希望的節點上——共同貨幣安然無恙,而德國經濟能夠繼續迅猛前行。這正是德國的大好光景。憑借第一季度高達6.1%的增長率,德國在工業化國家中獨領風騷。盡管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一直在倡導美國提振出口,但人口僅為8200萬的德國,卻不事張揚地保持著全球第二大出口國的地位。在過去10年里,這不僅為德國帶來了巨額經常賬戶盈余,還為德國經濟貢獻了三分之二的增長。
1992年以來,德國失業人數首次降到了300萬人以下,而長期困擾自魏瑪共和國(Weimar Republic)以降歷屆德國政府的通脹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商界人士信心滿滿,甚至表現出一種不易覺察的傲慢——在兩德統一前,這種傲慢十分明顯。統一耗費了西部地區2萬億美元的資金,并創造出了“歐洲病人”這種說法。
在解決歐元區外圍國家問題的策略中,默克爾精明地在德國普通民眾對(為他國)紓困的抵觸情緒與竭盡所能保住歐元對于商界的重要意義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這兩個選民群體的觀點有異也不足為奇。
對德國工人而言,當前的經濟繁榮來之不易。從2003年開始,時任總理格哈德?施羅德(Gerhard Schr?der)大力推行一項宏大的“2010議程(Agenda 2010)”改革方案,成功地取消了德國福利國家制度(此外,為鼓勵就業,還降低了失業救濟金水平),放松了死板的監管實踐,并與工人們達成了一項“全面協議”。
這份復雜的勞工協議,以更低的薪酬要求換來了更大的工作保障,在某種程度上這是通過“短時工作”來實現的——即通過減少工作時長,來避免裁員情況。工資減少額的一部分(并非全部)由政府補貼加以彌補。但即使那些并非短時工作的員工,也出于保持競爭力的需要而在工資上做出了犧牲。總而言之,據國際勞工組織(ILO)報道,過去10年里工人的實際收入降低了4.5%。因此,德國能夠在生活水平沒有不斷提高(資本主義應做到這一點)的情況下,創造更大的出口,并維持國民的就業水平。
在這種背景下,德國普通民眾反對紓困便不足為奇。定期民調顯示,與法國人或意大利人相比,德國人對于救助希臘的反對更為強烈。為平息民眾的抵觸情緒,默克爾在第二種爭議更小的紓困條件上毫不讓步:希臘應加大緊縮力度。同時,在私下談話中,大多數德國商界人士都贊成務實地強調保衛歐元的重要性。有些人甚至支持以轉移支付來減輕希臘沉重的債務負擔。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弱小成員國的糟糕表現拖低了歐元匯率,令德國出口商從中受益。歐元區的解體,將使德國出口商面對高昂得多的匯率水平,并影響到他們的競爭地位。
在歐元完好無損,而歐元區國家在德國面前受到懲罰之際,德國的經濟前景看好。過去10年間,德國的競爭力(按單位勞動力成本衡量)提升了20%,而歐洲弱國的競爭力則原地沒動。這不僅使德國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競爭中擊敗了其它歐元區國家,而且使德國出口商在向歐洲其它市場出口時占據了優勢——這些市場占到了德國總出口的60%。
與其他發達國家一樣,德國也面臨著來自中國及其“小兄弟”們的激烈競爭。但除了明智的經濟政策,德國還得益于本國制造業的強大定位。同時,德國也得益于一個更無形的因素:根本的紀律和追求成功的動力。憑借這些因素的支持,默克爾在歐元區政策方面的影響力,仍將比媒體作者們有時愿意承認的更大。
文章來源:【中國廚房設備網】使用互聯網資源,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