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廚房設備網(http://www.bitamt.cn/) 日期:2013.4.27 來源:中國經濟形式報告網
一、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總體認識
2013年,我國經濟將延續2012年四季度以來企穩回升的總體態勢。首先從短期需求面看。第一,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部需求低迷的大環境沒有改變,但是在美國制造業和金融市場的恢復、積極應對歐債危機的一系列措施效果有所顯現、日本大量的刺激政策以及主要經濟體普遍的寬松貨幣政策的背景下,世界經濟將好于去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盡管仍然難以恢復往日風采,但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第二,投資需求在政治周期、投資建設周期疊加的作用下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尤其是在城鎮化引領下所展開的對城鎮的“低碳化改造”和“信息化改造”將成為帶動投資增長的新動力。第三,消費需求在各地“收入倍增計劃”的帶動下也有望保持相對旺盛。
其次要從中長期供給面看。近年來,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經濟潛在增速在不斷放緩。有一個深刻感受,即政府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方面有些“力不從心”。即便是人為地調高增長目標,結果只有兩個,一是無法實現目標,二是實現目標,但經濟發展運行中的矛盾不斷激化。因而,從政策的角度,是順勢而為,將經濟增長目標放在新的潛在增速附近,還是繼續癡迷于往日的高速,必須要認識清楚。結合短期和中長期的認識,我們認為,2013年經濟增長仍然處于中長期放緩的通道之中,而小周期回升的態勢有望在年內得以保持。具體到今年一季度,經濟將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小周期回升的態勢。與增長幾乎同樣重要的物價水平總體處于相對較低的環境。這是由總供求關系決定的。事實上,此前一輪物價快速上漲具有較為明顯的結構性特征,主要是以食品尤其是蔬菜、肉蛋等漲價為主,工業品價格回落明顯,反映生產增長較弱。然而,世界范圍內的寬松貨幣政策無疑將帶來通脹壓力,而且只要是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寬松的貨幣政策始終難以推出,潛在的通脹風險就始終存在。與此同時,我國勞動力人口結構變化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長期資源要素投入帶來的成本上升均將長期伴隨經濟發展和運行,在消化成本上升的機制如創新能力和技術進步等尚未發揮作用之前,這些因素始終成為推動通貨膨脹的重要力量。
綜合經濟增長和物價環境兩個方面,未來破解宏觀調控的難題需要回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概念,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一手抓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一手抓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著力點不在于擴規模、提產量,而在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以此消化經濟發展成本上升的趨勢,以此消化潛在生產率下滑的問題。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的著力點則在于解決制約生產力發展、阻礙生產力解放的環節和領域,以制度創新和完善釋放生產力發展的空間。
二、2013年一季度經濟形勢的總體判斷
2012年經濟減速主要在于投資和出口的放緩以及企業去庫存。進入2013年,這三個方面均有所好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