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作者:www.bitamt.cn 編輯:中國廚房設備網 來源:互聯網
【中國廚房設備網】樊綱:經濟學博士,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轉軌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 2006~2010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委員會委員。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接受半月談記者采訪時,對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形勢進行了展望。他認為此次國際金融動蕩不是“二次危機”,亦非“二次探底”。發達國家的經濟將經歷幾年低迷期。
中國經濟處于平穩“軟著陸”過程中,是經濟周期中正常調整的一部分。調整過程中會有部分企業、行業感受到沖擊,中小企業首當其沖。中小企業要積極面對,不要輕易轉換行業,轉型升級才是硬道理。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樊綱滿懷信心地表示,中國經濟肯定存在長期增長的潛力。
記者:歐債危機的蔓延讓大家對國際經濟形勢普遍感到悲觀,您如何看待?世界經濟會不會出現“二次探底”?
樊綱:現在發生的不是第二次危機,而是進入一次危機的不同階段。我個人認為世界經濟不會有“二次探底”,“二次探底”指的是深度衰退,衰退的含義是負增長。歐洲國家公共部門的債務所產生的沖擊是有限的,跟私人投資產生的泡沫是不能相比的。
“歐豬五國”的債務只占歐洲GDP的23%,是透明且有限的,公共債務也沒有衍生工具。因此歐洲不會出現負增長,但會出現長期經濟低迷。低迷是指增長速度低于正常增長速度或潛在增長率,歐洲的潛在增長率是2%~3%。世界主流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有10年左右的低迷期,歐洲有15年的低迷期。我個人認為美國至少有3年、歐洲有5年的低迷期。
記者:當前全球經濟狀況對我國經濟形勢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樊綱:首先對外貿有一些不利影響,但不會像2009年那樣出現大幅下降。其次是對資本賬戶的影響,外資回流,因而我國的外匯儲備有所減少,人民幣有所貶值,但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由于2012年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減小,因此對2012年的外貿出口有積極意義。
另外,由于資金回流,美元最近比較堅挺,但從長期來看美元不會一直堅挺。資本流入有利于經濟增長,但會導致我國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綜合看來,歐債危機對我國的影響是復雜的,不單純影響對外貿易。
記者:具體來講,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如何?
樊綱:中國經濟正在“軟著陸”。原因是我國比較早地進行了調控。我國在2010年上半年開始對房地產進行有效調控,2010年中期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開始回收貨幣,所以高增長的勢頭就比較早地得到控制,整個宏觀經濟開始掉頭,并且是比較平緩地掉頭,這是典型的“軟著陸”曲線。
房地產業將會“軟著陸”。雖然若干個大城市出現了較大的房地產泡沫,需要適度調整,但由于2010年4月就開始調控,就全國而言,抑制了泡沫的進一步做強做大,沒有使泡沫擴散到全國二三線城市。
目前大城市房地產銷售量雖降了30%~50%,但全國銷售量增加了10%,說明二三四線城市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大城市的價格可能會降得多,但全國的價格不會有大的變動,這就是典型的“軟著陸”。
“軟著陸”也是著陸,也是增長速度的下降。資金收緊,企業的財務成本大幅提高。我認為這個時候政府和金融機構要對中小企業做一些特殊安排,防止中小企業過度調整。
我估計2012年我國的經濟增速要降到8%左右,通貨膨脹在4%左右。經過這次調控,以后幾年中國的宏觀政策不會因為歐美的債務危機發生大的變動,經濟的增長速度會穩定在合理的范圍內。
記者:中國經濟有無長期增長的潛力?
樊綱:從理論、從要素分析看,中國經濟完全有可能再保持20~30年的高增長,仍然會維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對于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因素,目前令人關注的有四個方面:
第一是改革還有沒有潛力可挖?我個人認為改革還大有潛力,各領域的改革都是釋放潛力的過程。
第二是開放是否會有新的貢獻?由于外資所占投資的總比重是下降的,因而雖然其影響是正向的,但投資增速是下降的。真正重要的是外資的外溢效應,它所帶來的是知識、經驗、管理、技術,特別是在金融上的積極影響。
第三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有多快?企業“走出去”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通過兼并重組可以提升生產能力和研發能力。企業在學會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雖然對GDP的增長貢獻有限,但對國家的GNP和國民知識的增長有顯著積極意義。而且,“走出去”對于科技創新的意義也很大。
第四是勞動力的優勢因素還有沒有?不可否認,過去30年中國利用了勞動力比較優勢,勞動力成本是個很重要的因素。現在由于沿海的勞動力成本上升,進而帶動了內地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我覺得中國勞動力的工資上漲及出現的勞動力短缺,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農民工進城后呆不下去,只能從城市工業、服務業的勞動力供給中退出去。
記者: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樊綱:第一,要讓新生代農民工能夠呆在城市不回去,勞動力就不會短缺。第二,中部地區的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再加上政策的支持,接受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在中部地區尋找勞動力。沿海地區的農民早就轉移了,新轉移的農民工大都來自內陸地區。中國的地區差距巨大,過去30年中國經濟靠著沿海地區帶動,內陸地區將更多地支撐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
總的來說,中國能否高增長取決于以下幾點:一是體制改革。二是加快城市化進程,包括產業向內陸轉移。三是長期保持多元化的產業結構。不僅要促進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還要促進低端產業和高端產業一起發展,才能解決八億人的就業問題。
發展中國家70%~80%的人需要的不是高端產品,而是中低端產品,不要放棄已經形成競爭力的產業。四是做好宏觀調控,保證經濟不出大的泡沫。五是重視社會改革和調整。
文章來源:【中國廚房設備網】使用互聯網資源,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