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31日,環球商協會聯盟、中國實友會、《環球時報》社、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環球商協會聯盟商界領袖聯誼大會暨中國實友會政商之旅”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勝利召開。
本次論壇是一次聚合國內外政界和商界資源的聯誼大會,更是一次跨國界、跨地域商業資源的對接大會,精彩紛呈的內容和亮點目不暇接。
8月30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亞非研究中心羅坤主任蒞臨現場親自為
未來五到十年,中非投資合作面臨著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中非關系是步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新階段。中國和非洲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這種共同屬性是中非雙方能夠保持著長期的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良好政治關系,為中非經貿關系提供了穩固的政治基礎。
十年間穩步推進中非合作論壇,又為中非關系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特別是2006年的北京峰會,中非決定建立一個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建的新型戰略伙伴關系,開啟了中非關系的新局面。
非洲國家的經濟復蘇勢頭非常強勁。非洲國家正在快速的走出全球經濟危機的陰影。一旦走出這個陰影,就會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06年到08年,非洲的平均年增長率超過了5%;09年受經濟危機的影響降到了2.5%左右。到2010年非洲國家銀行預測,能夠達到4.5%;2011年5.2%。實際上,據最新的結果顯示,2010年是達到的4.7%。2011年雖然受到北非動蕩的影響,也非常有希望達到5%。特別是南非國家GDP增長率基本上可以達到08年的水平。目前整個非洲,在非組織和各國正在規劃和打造一個非洲南北經濟發展總和,比較典型的就是南非,政府正在全力推行經濟發展新政策,尋找新的增長路線,重點推動各大領域的發展。
非洲國家的經濟和復蘇,勢必需要擴大投資,需要一大筆資金。但是金融危機使得國際社會和西方國家對非洲投資大幅減少。在2010年實際投資報告的統計顯示,09年是非洲外國直接投入量是590億美元,下降了19%。流入三個比較不發達的國家的投資就更少了。中國政府明確表示,不會因為金融危機而減少對非洲的投資與援助,這為中非投資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但是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快速的發展并不等于持續、健康的發展。所以說中非投資合作在未來五到十年還會面臨一些新的挑戰。這些挑戰既有國際層面的,也有具體層面的。
從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社會更加進一步加大對非洲的投入。主要大國都非常看重非洲的戰略地位和資源的潛力。國家競爭更加激烈。隨著中非在國際體系層次所涉及的利益關系越來越廣泛,現實的中非關系已經遠遠地超出了雙邊關系的范疇,開始進入了一種多邊的性質,進而影響到一些中國與一些西方國家和一些新興國家的關系。所以,歐美等非洲傳統經貿伙伴對日益關系問題開始感到了一些不安。這對中國企業對非投資是一種新型的投資風險,也不利于中非經貿合作健康發展。從具體層面上看,確實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比較典型的就是存在貿易不平衡和不均衡的問題。比如說,不平衡問題,比如說中國和非洲在貿易中一直處于順差的狀態。雖然近幾年加大了對非洲的能源和資源的進口,但是還是總體上對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第二個是不均衡問題,中國同非洲的貿易還是集中在少數的幾個經濟和資源大國,大多數非洲國家還非常有待于發展。
最后一個是貿易結構問題。中國出口非洲的主要還是附加值比較高的制成品和各種服務。從非洲進口的一般都是附加值比較低的資源產品,包括農產品。這個本身是由于雙方經濟的信任決定的,但是長此以往也會對中非的健康發展造成影響。
第二個問題關于中非合作持續發展的一些建議。
首先應該優化對非投資合作的產業布局。大多數非洲國家經濟結構還是比較單一的,過分的倚重農礦資源,制造業的發展基礎相對來說要薄弱。既使是在經濟發展狀況比較好的南非,制造業大概是20%。所以,我們的中國企業應該在對非投資,與東道國戰略發展規劃相結合。就像剛才幾位大使談到的一樣,優化對非投資的產業布局,這樣才能達成雙贏。繼續發展能源、礦產資源投資的同時,應該注重發揮我們在制造業方面的比較優勢,設立境外生產加工基地,促使非洲制造業能夠從單一性向多元性經濟發展,增強自主發展能力。中國的制造業向輕紡、家電、通信和電子通信等部門,不僅具有比較強的優勢,也有相當規模的加工制造規模,很多產品和技術質量非常符合非洲的市場需求。同時我們國家還用大量標準化制造業實用技術,家用電器、電子、汽車、化學工業等等,中國企業應該借助國家鼓勵企業對外投資,尤其是集群性對外投資,能夠以優勢產業的企業為動力,建設中國在非洲的制造業基地,將非洲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同時能夠將海外的投資進行資源優化和優勢產業外延的發展。
第二個要利用好東非經貿合作的抓手,發揮集群效應,增強企業競爭力。中非經貿合作區是政府扶持下中非投資合作的新模式,也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采取的是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化經營的原則、經營模式。07年第一個經貿合作區是在贊比亞,到現在位置是在贊比亞、埃及、毛里求斯、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五個國家建立了六個經貿合作區,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非常好的社會效益。
為什么說?經貿合作區是一個抓手呢,因為大多數中國企業是在國內市場充分開放和充分競爭的形勢下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最大風險就是各自為戰,缺乏產業集群和財團的支持。因此政府在非洲的投資借鑒了中國開發區的發展經驗。集群式的引入中國企業投資。中小企業能夠借助工業園區的平臺,開展境外生產和經營活動,以群體效應延伸產業鏈,降低成本,提升境外投資的競爭力,同時也能獲得東道主國家的支持。此外,境外經貿合作區還有利于企業之間產生互補協同效應。有助于減少無序投資和資金資源浪費。
第三點,中國的企業應該更加開展屬地化經營,樹立良好的形象。
在非洲投資合作中要充分尊重和照顧非洲國家的意愿和合理關切。要讓自身利益、東道國的利益有機的結合起來,使非洲國家在合作中真正的受益,實現共同發展。注重培養非洲本土人才,促進非洲自身能力建設。其次,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社會責任履行本身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謀求更長遠利益的投資。中國對非投資企業有長遠的發展意識,要規范依法經營,更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維護勞工權益。尤其在勞動密集型行業中,在獲益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在非洲的工藝行業,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亞非研究中心羅坤主任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