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年一度的電子消費世界大秀——CES展落下帷幕。以彩電企業為代表的中國家電品牌成為此次科技大秀的主角。隨著CES的落幕,新一年世界范圍內的“角力”也將開始,彩電企業的全球化迎來新征程。
高端產品落地展示成主流
作為代表目前業界最高顯示水準的產品之一,TCLX6 XESS私人影院采用了全新原色量子點顯示技術,具備色域高、色彩容量高、色度純、色彩久的特點,配合Q畫質引擎、杜比視界(DolbyVision?)HDR技術,打破了傳統畫質的桎梏,呈現出了未來顯示技術的巨大潛力,一舉獲得CES2018創新獎。。
除了X系列,TCLP系列和C系列的尖端產品也在此次展會上亮相,而軟件上的人工智能識別控制,也成為現場觀眾駐足沉浸其中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個國內彩電巨頭創維,則在此次展會上向全球用戶展示了自主研發的AI畫質芯片,包括“精密平滑處理”“動態目標重塑”“超級4K增補”等核心關鍵技術。該款芯片通過采用AI技術對圖像對象進行搜索、識別和重構,從而精準地提升圖像畫質,與此同時,Wallpaper系列65W9、77W8等產品在內的創維OLED電視也悉數亮相,重在展現AI+OLED的創維產品。
TCL、創維等帶來的高端產品“集群”顯示,僅僅是此次海外大展上,中國家電產品展示策略的一個縮影。在CES主展館,還有康佳、海信、長虹等帶來中國家電最尖端產品,成為CES展的主角,聲勢浩大。
對于在CES展上,中國家電企業的參展策略和產品呈現選擇,資深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首先,高端產品成為絕對主角。其次,高端產品并非概念性,而多是成熟落地產品。當下的海外大展上,中國家電企業重在體現已在海外上市的落地產品,概念展現已不再是主力。
突破北美等發達地區市場
在CES展上,美國運營商巨頭AT&T將宣布與華為合作,銷售華為手機。但這看似鐵板釘釘的合作卻在最后一刻發生了變化——AT&T放棄了合作,沒有與華為一齊亮相。
“華為手機不能進入美國運營商網絡,是華為的重大損失,是運營商的損失,也是美國消費者的損失。”在今年的CES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發表了“臨時演講”,言語中,透出無奈。
2016年,華為高調宣布要撬動美國市場,與AT&T的合作,華為準備了一年。為何華為如此看重美國市場。對此,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分析,要想成為國際品牌,必須要占據發達國家,美國人口在發達國家中是最多的,而且美國作為高端市場,其人均消費力較強,雖然三星和蘋果近年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因為占據了美國的智能手機市場,三星、蘋果依舊是全球前兩大手機品牌。
正如孫燕飚所分析的一樣,在經過10多年的海外市場拓張后,中國彩電企業也將更多地搶占北美等發達地區市場作為今后重點。不過,相比華為地折戟,中國彩電企業這兩年在北美市場上卻可謂取得了驕人成果。
TCL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去年電視機銷售量數據顯示,TCL多媒體銷售實現五年來最強增長,去年TCL北美市場全年銷量比增達131.5%。
數據顯示,TCL多媒體2017年全年累計LCD電視機銷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6.4%至23231141臺,其中智能電視機及4K電視機銷售量分別為15094106臺及5804951臺,同比增長分別為42.5%及45.9%,實現五年來最強勁增長,超額完成2200萬臺的全年銷售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外市場方面,TCL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累計LCD電視機銷售量分別同比上升44.7%及33.5%至3999520臺及14067563臺。其中北美市場表現突出,2017年全年累計銷售量同比大幅提升131.5%,實現翻倍增長。
對此,TCL北美市場負責人毛初文表示,TCL在北美市場的開拓篳路藍縷,2020年北美市場銷量第二這一目標指日可待。
2016年,TCL電視在北美進入超過10000家門店,銷量將近200萬臺,同比2015年增長近一倍,成為北美市場增長最快的電視品牌。在北美最大的網絡電子商務公司之一的亞馬遜上,TCL已經成為繼三星之后銷量第二的電視品牌,而截至去年11月底,根據HIS統計,TCL已經超越索尼和夏普,躍居北美彩電銷量第四。
隨著TCL的成功,包括海信、創維等越來越多的中國彩電企業產品,正出現在北美這樣的發達地區的街頭巷尾。
品牌形象輸出成為新重點
在北美深耕商用屏幕某一細分領域多年后,創維決定再度拓寬版圖,進軍北美個人消費市場。
去年,創維在北美成立公司。在CES展上,創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創維已與多個渠道商展開洽談,為產品“鋪路”。“我們將推出較高端的產品,定價同比競品也不會低,作為后來者,我們不希望一開始就樹立廉價低端品牌的形象。”而在CES大展上,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則直接表示,北美市場下一階段的重要目標,就是繼續提升品牌形象。“我建議我的團隊在北美市場多增加點投入,在提升北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