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鮮電商迅速發展,消費者對生鮮食品的需求不斷加大,冷鏈物流發展迎來了爆發期。面對這樣一個冷鏈市場“大蛋糕”,眾多企業紛紛投身于冷鏈行業。俗話說“火車跑得快還需車頭帶”,冷鏈物流建設不斷完善才能更好地推動冷鏈市場的發展。
加強制冷設備科研投入 完善冷鏈物流各環節建設
有關數據顯示,每100名消費者在網上購買過生鮮商品的還不到1個人。中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僅4%可以不虧本,88%的略微虧損,還有7%的電商遭遇巨虧,部分原因出在冷鏈運輸上,冷鏈成本占據總成本40%,這是行業整體發展情況。此外,冷鏈建設中所涉及的冷凍設備、冷藏庫以及冷凍庫等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國內冷凍設備生產企業總體規模小,產品結構單一,維護成本很高,一臺空調機一個星期需要除兩次冰。倘若產品發生故障,倉庫生鮮食品報廢,這樣又會增加運營成本。
有些企業在不斷發力冷鏈物流建設,往往會忽視行業整體運行情況以及相關設備發展中的不足。就拿冷庫和冷凍庫為例,兩者控溫范圍不同,冷藏儲存的產品也就不同。產品必須找到合適的溫區,才能保證品質。而我國冷鏈物流園多以冷庫為主,少有冷凍庫,在出庫前產品也許就已經偏離原有的品質,這也是損耗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冷鏈物流市場還沒有專項的國家或者行業監管體制,只有一些有實力的企業擁有自己的冷鏈標準。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龐大的冷鏈市場需要監管。沒有完善的監管體制,免不了有些不法分子投機取巧,使得冷鏈市場出現一些亂象,例如未使用標準的冷藏箱、冷藏車等存放、運輸商品,生鮮商品運輸“最后一公里”操作不規范以及相關的冷藏保鮮設備技術不過關等,這些都嚴重制約了我國冷鏈物流業健康發展。
為了保證產品運輸品質,很多有實力的企業自建冷鏈物流體系,采用冷鏈配送。比如京東已經率先建成完整的生鮮全冷鏈物流體系。通過專業研發的溫控技術、材料和設備,從倉儲、分揀、運輸到終端配送,真正實現了全程“冷鏈”配送。雖說冷鏈配送能夠確保生鮮產品的運輸品質,但無論是自建物流體系,還是采用第三方冷鏈配送,冷鏈運營成本都很高。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是行業發展亟待解決地問題。
除了監管體制、冷鏈成本外,在我國,冷鏈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在產地預冷、包裝、加工等環節設施有待完善,再加上生鮮產品一般保質期短、易腐壞,對溫度的要求以及送達的時效要求很高,每個環節設備都要環環相扣、無縫銜接、精細吻合。有數據顯示,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約20%左右,而美國、日本的冷鏈流通率都達到了90%以上。此外,我國物流損腐率遠超5%,國際損腐率水平則還在5%上下。因而冷鏈基礎設施薄弱成為了行業發展的“痛點”。
無論是監管體制、冷鏈運營成本,還是冷鏈基礎設施建設,都是生鮮冷鏈行業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覺得,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冷鏈市場監管,制定行業標準,使得冷鏈行業有“標準”可依。另一方面,通過預售模式,冷鏈行業能夠按需實現供應和配送,有利于降低冷鏈產品的庫存風險、生產成本和損耗,對于商家和消費者來說一舉兩得。最后,制冷設備研發的企業要加強科研投入,完善各環節冷鏈物流設備,共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