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營養健康需求的增大,果酒重回大眾視線。但果酒目前的制約條件也很明顯:果酒的生產種植、加工設備等沒有跟上其他酒類的發展步伐;品牌競爭力不足;制作過程、加工工藝、產品的標準化還未建立。果酒要持續發展,就需要解決這些問題。
日前,包括茅臺、五糧液在內的高端白酒企業相繼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報告,白酒上市公司業績飄紅,白酒行業整體唱好,而白酒行業回暖跡象出現的背后,另一個小眾酒類果酒也在悄然復蘇。
對于果酒的發展,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趙紅光對記者介紹說,中國傳統有飲用果酒的習慣,但果酒的生產種植等沒有跟上其他酒類的發展步伐,導致當前果酒完全屬于小眾品類。不過,隨著營養健康需求的增大,果酒目前又重新受到重視,相對于白酒,當前果酒的復蘇更為明顯。
業內人士分析,10年前我國白酒啤酒消費量占據主導地位,葡萄酒的消費很小,而當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葡萄酒,葡萄酒成為了白酒、啤酒之后的第三大酒種,新疆、寧夏等多家葡萄酒企業發展初具規模,但果酒體量仍被遠遠甩在了身后。不過,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人們的健康理念增強,葡萄酒低濃度等眾多優點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群體,預計未來幾年后,果酒的體量將有大的增長。
確實,果酒復蘇的背后是中產階級的崛起及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在第四屆中國果酒產業科技創新發展峰會上介紹說,據預測,在未來30年當中,中國人口峰值有可能接近16億,中國的中產階級將翻兩番,由3億人增長到12億人,而這新增9億多的中產階級未來將主要喝紅酒、果酒、低度的餐前酒,這無疑為果酒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空間。
此外,食藥同源也是果酒發展的一大機遇。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梅在權在第四屆中國果酒產業科技創新發展峰會上介紹說,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國務院發布的促進農產品加工發展的意見中都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食藥同源產業,這也是果酒產業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不過,當前的果酒仍為小眾品類,因體量太小,目前沒有被當作一個酒種進行統計,其中葡萄酒雖發展很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葡萄酒消費量約占全球消費的7%,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僅為1.17升,為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僅為美國的28%,不到日本的二分之一。
那么,該怎么能夠使果酒從小眾到大眾呢?趙紅光表示,品牌營銷可能是果酒產業發展的短板,果酒行業雖然企業數量不少,但是行業的龍頭企業還需要進一步培育,消費者對果酒的認知度還比較低,需要打造一批中國果酒品牌,這樣才能使更多的人認識果酒、喜歡果酒、消費果酒。
中國果酒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首席專家李華也表示,中國果酒產業應該是“龍頭+龍身”的模式,中國的果酒產業從政府層面應該更加注重小微企業,在抓龍頭的同時也要抓小微企業,因為只有眾多的小微企業才能支撐起廣大農村這片天地,才能更接地氣。
此外,果酒發展的核心與基礎是標準的完善。趙紅光會后對記者介紹說,完善果酒的相關標準需要實現從原材料種植的標準化到果酒生產的標準化,產品質量一致性,到制作過程、加工工藝的標準化、產品的標準化,營銷的標準化等全產業鏈的標準化。當前,國家已經開始關注果酒的標準化問題,果酒產業正在從小眾慢慢向大眾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