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初爆發大規模霧霾以來,環保話題成為貫穿全年的熱門話題。作為離不開能源使用的行業——廚房設備也應遵循社會發展要求,多研發節能減排的產品,使其順應更多的需求。根據現狀我國廚房設備企業必須要抓住機會,加快技術的更新,走節能環保綠色發展道路,努力為未來發展搶占先機。
高能耗廚房設備產能加速淘汰
去年8月11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提出規劃。據悉,節能環保行業未來將有超過4.5萬億元的產值規模。根據《意見》,再制造技術裝備水平在未來將要得到明顯提高,國家將會重點支持建立10-15個國家級再制造產業聚集區和一批重大示范項目,大幅度提高基于表面工程技術的裝備應用率。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預測,2014年中國機械工業的產銷增長速度將有望處于10%到15%之間,同時全行業將進一步加速淘汰落后產能與高污染、高能耗產能的步伐。
記者6日從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獲悉,今年中國機械工業將會繼續保持較為平穩的增長態勢。就具體行業而言,今年常規發電設備和冶金礦山設備、重型機械、普通機床等行業將繼續處于需求低迷的狀態;而高檔機床、機器人及自動生產線需求將有望上揚;此外,工程機械市場將會有所回暖,由大起大落轉而逐漸回歸正常;同時,汽車和農機的產銷增速將會逐漸回落,而大型高端農產品的市場仍將較旺。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專家提醒,盡管中國機械工業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量比起建材、冶金、電力等基礎行業低,但是由于其產業規模大,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原材料等問題也不容小覷。
節能壓力下促進技術升級
據了解,我國GDP約占世界的10%,但能源消耗卻占到全世界的19.3%,單位GDP能耗(0.814噸標準煤/萬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我國多數機械產品能耗排放與工藝水平明顯低于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表示,除了工藝水平落后,當前機械工業技術改造乏力,中低端產品總量產能過剩、高效節能等高檔產品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也是影響整個行業節能減排與資源利用的關鍵。
廚房設備的產業發展,總是伴隨投入、產出和浪費的循環。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就是盡量減少或平衡這種浪費。在食品工業產業鏈上,部分環節的食品和包裝機械能耗高,廢棄物排放量大,如大功率電機、烘干機械、殺菌機械、廢水處理設備等,生產成本高,需要開展節能減排技術裝備開發。
為更加有效地促進全行業節能減排與資源利用,專家指出,相關部門應鼓勵發展節能高效產品,加速落后產品的更新換代,提高節能高效產品在市場總量中的比重,最終能為全社會節能減排提供先進裝備支撐。
致力節能廚房設備在行動
在節能化社會的中,家電的節能無疑是對社會的一大貢獻。廚房電器的各種產品因為功率大,使用的頻率高,因而其對于節能的需求更加迫切,提高能效比就意味著節省使用的費用、使用的時間等。在國家標準委員會推動了多個產品的能效標準后,政府節能補貼在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產品的同時,更是在力促廠家研發生產節能的產品。
國內的烘干機技術一直處于平穩維持狀態,沒有明顯的發展變化。但是,由于烘干機也是能耗大戶,隨著近年來能源的日趨緊張,針對提高烘干機效能的新技術在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等到了大力的發展,新型的節能高效烘干機如軸向進風循環型,自動調節轉速型,智能烘干機控制型等得到了快速推廣和普及,這也是此類設備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
工業鍋爐作為我國國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國家號召節能減排的時期,工業鍋爐的管理使用者更加應該積極進行研究,促進工業技術的革新,促進我國工業鍋爐技術的更新換代,真正實現國家宏觀調控中的“節能減排”戰略,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但是,工業鍋爐的改革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事業,所以需要相關部分、人才共同努力,共同為實現我國的宏觀調控而努力。
隨著水資源不斷匱乏,能源日益緊缺,生態環境壓力增大,行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必將會影響到整個豆制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國家農產品加工研發體系大豆加工分中心和北京市食品研究所針對這些共性問題進行了十多年的研究與開發。由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鮑魯生帶領的課題組通過對“快速制漿”和“自動點腦”等關鍵工藝技術的研究和設備的開發,使傳統豆制品在加工過程中的能耗、污水排放大大減少,同時也為這些產品自動化、無菌化生產提供了基礎。
編輯結語:根據“十二五”機械工業節能減排目標,未來幾年我國將會加快高效節能環保設備、高效潔凈產品的推廣與應用,使高端裝備增長高于行業平均增速一倍以上。可以預見,一個新型的環保設備廣闊市場將逐步顯現。
當前廚房設備的可持續發展,就是把技術發展、產品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創造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食品工業。作為廚房設備從業人士,從企業領導到研發人軟,到代理商,到操作手,都應該不斷提高節能環保的意識,促進行業不斷走向節能環保之路。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