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廚房設備網】 關張的企業是否都倒閉了?專家分析有三種可能:一類是真的倒掉了;一類是轉出了珠三角,“不過,這類企業只占少數,約為10%。”一類是退出了制造業。他認為,1/3以上的關張企業屬于此類。
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雙轉移”戰略實施以來,從珠三角地區搬遷出5900多家企業,它們中半數以上轉到了粵東西北地區,支撐了環珠三角地區經濟快速發展。
引言
近幾年,對于不少企業來說,日子過得真不容易。
一邊廂,國際國內市場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產品開發和銷售策略;一邊廂,宏觀經濟政策不斷迫使企業快速調整發展思路。專家把這種現象稱作“倒逼”。
倒逼之下必有死傷。重壓之下必有勇士。
有媒體報道東莞出現了企業“倒閉潮”;有企業抱怨生產成本上升20%,利潤殆盡,面臨生死邊緣;亦有企業抓住市場和政策的機會“彎道超車”,悶聲發大財。珠三角制造業生與死分化已更趨明顯。
“目前廣東中小企業的問題不是生存問題,而是企業在發展中如何加快轉型升級的問題,或者說是企業‘成長的煩惱’。”廣東省中小企業局副局長何佐賢在上周五廣東省新聞辦召開的經濟運行發布會上,斷然否定了“倒閉潮”之說。同一發布會上,廣東省統計局副局長蔡允革也認為“倒閉潮”之說無依據。
廣東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么?如何看待廣東企業當前的困境和出路?南方日報從今天起推出“廣東經濟轉型調查”系列報道,從“死與生”、“變與通”、“今天與明天”三個角度,探尋粵企轉型的陣痛和背后的真相。
“燙手”的訂單
金融危機時訂單是“救命稻草”,而如今卻成了“燙手山芋”,有訂單卻不敢接
7月14日,東莞資深玩具企業“素藝”轟然倒閉。
東莞市外經貿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成立于1994年10月的東莞素藝玩具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104萬美元,投資總額104萬美元,是一家韓資企 業。公司有員工約460名,主要生產和銷售玩具電子表、毛絨及邊綸布玩具、兒童推車等。2010年,企業進出口470萬美元,2011年1—6月進出口 178萬美元。
“這家工廠效益一直以來都還不錯,工人的待遇也過得去,工資在同行業中處于中上水平。”不少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他們對“素藝”的倒閉表示驚訝。
聯想到最近東莞兩家老牌制造業廠家的倒閉,輿論目前對東莞中小企業的生產現狀感到擔憂。東莞市副市長江陵近期也在多個場合表示:“目前東莞企業遇到的困難不亞于金融危機時。”
在東莞,以玩具業等為代表的制造業曾經引領了東莞的產業發展。對于目前玩具行業的現狀,不少人表示擔憂,甚至認為這也折射出當前制造行業整體疲軟。
“目前確實有一些困難,但并不像外界所傳的那樣嚴重。”中國玩具協會副會長、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平分會會長梁鐘銘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告訴記者,在所有的困難中,梁鐘銘將原材料上漲排在了首位。拿玩具為例,一是國內原材料供應價格上漲,二是歐美等國對玩具生產標準的提高,使得很多企業不得不 更換新的設備以提高生產品質。
“原材料上漲之后,是人力成本上漲和銀行信貸緊縮。”梁鐘銘說,今年上半年,包括東莞在內的珠三角城市最低工資普漲,東莞工資上漲幅度接近20%。
港商如此,臺商如何?東莞臺商協會會長謝慶源最近一直忙著開會和奔走,“企業叫苦連天,我要到處救火”。
“缺錢,缺電,缺人才,缺訂單。”他向記者坦言,這一年里企業成本普遍增長20%,利潤被成本消化掉。謝慶源說,訂單仍然在持續下滑,更要命的是,金融危機時訂單是“救命稻草”,而如今卻成了“燙手山芋”,“有訂單卻不敢接”。
這個說法得到了在莞港商梁偉浩的印證:“年初一直到一季度,生產氣氛都不錯,訂單也很順利,但是進入3月份發生了變化,從國內來看,勞工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油電漲價;從國外看,美國市場持續疲軟,歐洲更像金融危機再來一遍,港商主要市場受挫較大。中小企業頂不住了,就去貸款周轉,然而,融資 成本也開始一路上漲,7月份開始出現了企業倒閉,尤其是出口商的下游企業。”
關張的企業是否都倒閉了?謝慶源分析有三種可能:
一類是真的倒掉了。他解釋道,“倒掉”的意思是破產,是倒閉的意思。
一類是轉出了珠三角。“不過,這類企業只占少數,約為10%。”
一類是退出了制造業。他認為,1/3以上的關張企業屬于此類,1980年代初一批臺商來到珠三角打拼,現在發展空間不斷壓縮,索性“退休”,“出租廠房做房東,或者回臺灣,也算衣錦還鄉。”
記者之前在香港采訪五大商會時就發現,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代、第二代港商的歸屬早已成為港商之間的熱門話題。當年小伙子赤手空拳闖內地,正是干事業的年紀,如今轉眼二三十年過去,已是白發上頭,“兒子、孫子許多都不愿意接班,干加工貿易這種累活,怎么辦?那就關門退休咯。”梁偉浩曾經這樣感慨自己 同行的命運。
“建議把廣東早前出臺的有關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相應政策措施的有效時間適當延遲。”梁偉浩認為,即便是有港企不愿意轉型,但是政府繼續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仍然是有必要的。
轉型孕“生機”
能夠熬過金融危機不算什么,是否能找到化解困境的根本路徑,才決定企業命運
金融危機時期,大部分企業通過縮減開支降低成本來維持運營。但僅僅憑借節衣縮食只能維持短期的生存,不可能解決長久的發展。
左右企業發展的資金和訂單歸根到底要靠什么解決?
“過去七年,我們持續研發,產品實現七次升級,今年開始正式投放市場。保守估算到后年,年銷售收入可達35億元。”
而這樣的回報所需的研發投入是多少呢“兩個億。”歐陽朝曦肯定地告訴記者。
七年持續研發與投入,換來一年甚至更短時間就可實現盈利,一個月的回報就可抵所有的研發投入這樣好的買賣被誰得著了?
歐陽朝曦所介紹的企業叫惠州市廚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自七年前開展研發廚電灶以來,去年正式注冊成立,直到今年5月對外銷售,“一個多月,已創銷售收入8000萬元。”
廚易智能的民用系列品牌叫“廚房先生”。在“廚房先生”眼里,這個大家都在叫苦的市場是它出生的最好時機:產品已經成熟,“十二五”國家倡導節能減排,居民消費不斷升級。
在這么好的時機,產品的毛利達32%—35%,“比同類產品高出5個百分點”,歐陽朝曦得意地說,消費品最怕被仿造,企業從生產線到產品都是自主研發,市場想仿造都難。
許多大企業在市場戰勝仿造,采用的辦法是快速占領市場,不斷更新產品。但誰都知道,這得有“燒錢”的實力。
廚易智能同樣面臨這個考驗。“企業自己投入那么大筆錢是不可能的,但已經有風投想來投資,也有銀行愿意貸款給我們,老板正在考慮。”
歐陽朝曦口中的老板是該公司的董事長兼產品研發領頭人、惠州本土企業家劉文斌。
讓劉文斌如此淡定的原因是,廚易智能的產品技術一直主打“節能減排“牌,號稱比明火爐灶節能50%—66%,“銀行看好我們的節能技術,才愿意貸款。”
“逼得沒辦法,企業只能不斷轉型升級,只要看到企業發展有亮點,股東就愿意追加投資。”
廣東省中小企業局副局長何佐賢認為,我省中小企業通過改革開發30年的發展積累,在本土成長起來一批知名企業,這是一批成長性很強的新型中小企業,他們有技術團隊,有明確的市場目標,同時也有新的經營模式,定位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
“這批企業是未來5—10年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先鋒和骨干力量,也將是政府重點扶持的重中之重。”
越早動越主動
加快轉型升級,趕在幾波市場動蕩之前“武裝自己”,每著都要快人一步
2011年,距離廣東正式推動“雙轉移”戰略,推進珠三角轉型升級已經三年多了。整個珠三角經濟體正在通過市場機制加快配置資源,而很多企業也在這個過程,才以切身的體會真正認識到,“加快轉型升級”真的不是一句口號。
“可以這樣說,如果企業沒有實行轉型升級,這些年我們能否堅持走到現在都是個問題。這些年來,2006年的民工荒、2007—2008年上半年 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對紡織行業的調整,以及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每一次都是一個坎。”位于汕尾的敏興毛紡有限公司原本是香港敏興集團在深圳投資的一 家毛紡廠,新世紀以來將投資總部搬出珠三角落地汕尾海豐,2006年意識到勞動力成本壓力后,投入10億元升級自動化設備,“憑借技術優勢,實現轉型升 級”。
在許多人眼里,敏興毛紡趕在了幾波市場動蕩之前“武裝自己”,每著棋都快人一步。敏興毛紡的廠長卻認為,這既有企業自身的主動發展需求,但也確實有當地政府部門的客觀推動和引導,這些年來推動的一些政策客觀上也“推進了敏興的轉型升級”并取得明顯成效,從2006年至今,敏興用工從1萬人壓減成 2000人,而產值卻從3個億躍升為10個億。
“越早動越主動。”在公開場合,敏興曾當場表態,接下來還要響應產業政策精神,繼續推進自身轉型升級。
廣東省外經貿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對多家企業調研后發現,大多數外貿企業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尤其是在國家、省、市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措施幫扶下,轉型升級起步早、行動快的企業應對困境的能力較強,回旋空間較大。
劉小鋒也算是個動手早的企業家。四年前,位于廣州市花都區的千江油漆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小鋒作了一個如今看起來非常高明的選擇:
在肇慶大旺產業轉移工業園內購置了一大片發展用地,建設自己的工廠,并于去年10月份正式投產,取名為“肇慶千江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時終止了花都廠房租賃合同,結束了在廣州長達14年的油漆生產。
沒想到,這一搬,竟躲過一劫。從花都搬到大旺后,運輸費用、用電等綜合成本下降,抵消了相當部分原材料漲價的壓力
“我們是提前行動。”孫文蕾 肇慶千江的一位主管經理,對自己企業的高瞻遠矚非常得意。
早在幾年前,廣州市出臺政策,要求所有像“千江”這樣的油漆企業,在2015年之前搬入化工園區。
被“逼”無奈,劉小鋒必須做個權衡,為自己的工廠和事業選擇一塊新的安生立命之所。
就在這時,肇慶大旺產業轉移園為配合廣東省委、省政府“雙轉移”戰略,鋪開第一撥紅紅火火的招商工作,準備要承接從珠三角“籠子”里“騰”出來的“鳥”。
肇慶大旺于是成了“千江”的福地。那是在2008年初。
此后不久,眾所周知的金融海嘯席卷而來;再往后,環珠三角逐漸成為投資熱土,用地指標趨緊;再往后,“千江”在2009年并購了業內另外一家實力相當不錯的廣州市星冠涂料。
“我們的并購是強強聯合。”孫文蕾一再強調,星冠涂料的加入帶來了其高科技產品納米涂料。
與記者最初猜測不同,“星冠”愿意委身“千江”不是因為生產經營上出了問題,恰恰是看上了千江在肇慶贏得的全新的發展環境。
事實上,從少數轉出到形成一個產業轉移潮流,作為轉型升級重要載體的“雙轉移”政策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響應。廣東省經信委最近提供給南方日報 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以來,也就是廣東正式推進“雙轉移”戰略以來,從珠三角地區轉出企業5900多家,其中半數以上轉到粵東西北地區。
廣東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發生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產業轉移,已經拉動了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經濟走上快車道:上半年粵東西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均大大高于珠三角。
死與生,有時也許就決定于關鍵時刻的一個轉身、一種選擇。
文章來源:轉載,【中國廚房設備網】使用互聯網資源,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