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無人快餐工廠之后,無人移動面館也悄然出現。筆者了解到,上海徐匯區就出現了一個無人移動面館,食客只需要在屏幕上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面,等45秒就能出面,方便好吃。目前人工智能正在加速進入各個行業,無人餐廳、無人超市、無人酒店已經在各地出現,未來無人廠還會遙遠嗎?
據了解,“無人面館”的食品加工模式是將事先保存在-18℃的湯面盒快速解凍,并由注水口戳開湯面盒頂部,將開水灌入,整個過程都由機器完成。面條其實并非現制現售,而是像方便面一樣“泡”出來的。
還有近日,紹興柯橋區朗詩綠色家園小區也開出一間由紹興人自己開發的“無人超市”,讓居民倍感新鮮,紛紛進店體驗購物。據該超市技術人員介紹,這家無人超市與馬云的天貓無人超市在技術上有所不同。馬云的無人超市依賴的是圖像識別技術識別商品后扣款結費,而“購立方”無人超市是靠電子標簽技術實現自助購物。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智能化時代正在加速向我們走來,各個行業都在探索利用智能化進行變革的可能性,食品機械制造行業也不例外,其中“機器換人”的熱潮不斷涌現就是很好的佐證,比如炒菜機器人。筆者了解到,只要輕觸液晶屏幕選擇菜肴,機器人“大廚”便開始自動點火,按照語音提示投入食材,剩下的就全靠機器人了。烹飪機器人實現了中餐標準化、菜品美味、保持營養、遠離油煙、節省人工成本等多個優勢。
其實,不僅餐飲行業實現了機器人的應用,食品加工業也加入了“機器換人”的大潮中。據了解,湖北裕國菇業4臺分揀香菇機器人“上崗”。機器人只需0.8秒,就可判定香菇大小、形狀、花紋,實施抓取,這是目前我國香菇行業首次應用機器人進行分揀。據業內人士介紹,該類機器屬于揀選機器人,是指能根據一定的標準,按照一定的原則將無規則堆放和散放在一起的一種或多種物品挑選,揀取、放置的機器人。該類機器的技術難點在于必須利用機器人視覺系統進行對象識別從而實現智能揀選并進行相應操作。
據了解,自2013年起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機器人密度也由每萬人擁有11臺增加到每萬人擁有36臺。而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接近9萬臺,同比增長26%。其中,國產工業機器人銷售2.9萬臺,同比增長30%,高于外資品牌同比增速。但是,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地區出現低水平重復建設、競相抄襲模仿、同質化等現象,嚴重制阻礙了我國機器人制造朝著高端化方向發展。
同質化現象最能體現某個行業或領域創新研發力量不足,食品機械制造業與飲料行業、機器人行業休戚相關。面對這樣的情況,要學會正視自己,避免同質化現象的發生。其實,在食品加工這個龐大的市場里,進行技術革新,用智能機器人取代人工,實現“無人工廠”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再加上,企業招工人越來越難,用人成本增加。此外,由于食品行業的特殊性,過多的使用人工操作容易產生二次污染,影響產品品質。
為此,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關鍵部分還依靠進口,如何由數量、速度型轉變為質量、內涵型,是當前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最大的問題。作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食品機械制造業要認清當前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不足,加強研發隊伍建設,提升研發實力,增加產品科技含量,推動本土機器人產業朝著高端方向發展,有望實現“無人工廠”。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