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伙子舍棄高薪工作賣起了3D打印煎餅機,不僅暢銷國內還賣往國外。這對于我國食品機械設備制造行業來說,是一種啟示,市場利潤刺激下,產品質量永遠都要置于突出位置,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扎穩腳跟。
柔軟的口感,香甜的口味,這塊煎餅看上去與其他手工制作的煎餅區別不大,但它卻是由一臺3D打印機器打印出來。吳一黎是研發人之一,他們把“3D打印”技術應用在煎餅上,所研發的機器能控制煎餅汁的流動,機器就像一部打印機,幾分鐘便能“打印”出不同形狀的煎餅!
寧棄高薪賣煎餅
吳一黎雖然是清華大學軟件學院的本科畢業生,他在創業時沒有選擇計算機軟件類的項目,反而在兩年前,成為了一名賣傳統煎餅的老板。吳一黎開煎餅店的最大原因是源于妻子的童年夢想。他笑著說,他的妻子從小就愛吃煎餅,每當她看到煎餅鍋上熱騰騰的蒸氣,就會感到很幸福。
經過調研后,他們發現全北京每天大約有10萬人吃煎餅,每年的營業額能達到3億元,煎餅這個行業沒有一個主導名牌。再加上煎餅店的管理簡單,店鋪也只需要8平方米的空間。所以,他離開年薪過百萬元的IBM軟件銷售工作,并投入40萬元,2014年7月在一個地鐵站的門口,開了他的首間煎餅小店。
他們花了整整7個月時間來籌備。在沒有任何的宣傳下,嘗試以產品來得到老百姓的認可。他最常跟客人說:“辣醬是老干媽,榨菜是涪陵烏江牌,所有雞蛋我都知道來源地,煎餅都是現做,確保煎餅新鮮與安全,祝你今天好心情!”憑著美味的產品和用心的服務,他的生意“火起來”,店外常常是許多人排著隊等著買煎餅。
國產3D打印煎餅機遠銷國外 科技創新品質升華
一個玩笑變成產品
不過,吳一黎并沒有感到滿足,因為他的心中有一個更宏大的夢想——“做一家影響1億人的煎餅店”。有一次,在一場畢業聚會中,一直尋找突破的吳一黎恰巧遇上同系同學施侃樂,他剛好在2014年回來創業,從事3D打印業務。他們在聚會上開玩笑說:“能不能把3D打印機器和煎餅結合起來?”他們認真地研究這個“玩笑”可行性,于2015年3月便開始研發機器。
吳一黎從煎餅店的老板,回到自己的專業,用科技為煎餅作了一次“升華”。一開始,公司只有施侃樂和幾個員工,吳一黎開車把傳統的煎餅鍋運到施侃樂的實驗室,從傳統煎餅試驗到西式煎餅,每天都在揉面團,測試溫度,再用3D打印器,打印小配件作測試。吳一黎回想起在實驗室度過的日子,他說:“辛苦,很辛苦!”他們經常要通宵達旦地做實驗,一抬頭,一睜眼,已經是次日上午的9時。試驗時,因為不停地修改和測試,很多煎餅剩下來,但又不舍得把它們扔掉,所以只好把剩下的煎餅全部吃光。施侃樂半年內一下子胖了10多公斤。為了煎餅的研發,他們從不放棄,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制作出第一部能打印出煎餅的機器。
品質比數量重要
經過一代一代的優化,現在已是第4代的煎餅機器。吳一黎說:“他們不僅是一家賣設備的公司,而是一家做煎餅的新媒體。”他解釋,他們想改變大眾對于“煎餅”的看法,讓它不再是一個“只有6元錢價值”的傳統小吃,而是一個表達自己的工具。他們舉辦各類活動來推廣這種文化,包括在福州舉行了第一次“煎餅藝術大展”的展覽,他們把打印出來的煎餅拍照,再配上不同的短句,形成一幅幅藝術作品。
不僅是宣傳手法,吳一黎對于硬件有十分高的要求,他們追求的是品質,而不是數量。他以溫度控制器為例子,他們所用的溫控器是芯片式的,而不是較便宜的旋扭式。他解釋,旋扭式的溫控器很難準確地測試溫度,相差的溫度可達到正負30至50℃,相反芯片式能控制溫差在正負3至5℃,有利于煎餅的制作。他無奈說:“大家都圖便宜,追求低成本,卻不能把事做好。”現在,3D打印煎餅機器不僅在國內銷售,還打入國外市場,包括澳大利亞、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地區都有餐廳試用他們的產品,讓世界重新認識“煎餅”。
談及未來計劃,吳一黎說,他們會不斷尋求3D打印食品領域的突破,不僅能“打印”煎餅,還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打印”巧克力等其他食品。無論機器如何在未來推陳出新,吳一黎都離不開一個信念——“讓吃變得更快樂和好玩”。他希望,有一天“三弟畫餅”能成為像美國喬布斯的“蘋果公司”,為科技和人們的生活帶來結合,用科技為所有人帶來快樂。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