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廚房設備網】數十萬億元的森林資產待“開發”
經國家林業局同意,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與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先行開展林業碳匯交易試點。11月1日,試點啟動儀式在浙江省義烏市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國家林業局副局長趙樹叢指出,這是我國林業碳匯交易的創新和嘗試,是森林生態服務價值的具體體現。
新的投資熱點
國家林業局的統計顯示,林改提升了生態承載力,而隨著林改的深入推進,林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社會資金開始迅速流向林業。
據中國林業產權交易所統計,在全國已流轉的林地當中,很大一部分被大型企業收購,其中境外企業如斯道拉恩索、金光紙業、曼圖林業等;國有企業如中冶集團、中紙集團等。而在民營資本活躍的浙江,浙商在林權投資領域的身影隨處可見。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副總經理徐先生認為,林權交易已日漸活躍,這充分說明了它的投資價值得到了市場認可。
致富是一方面,林業在促進節能減排方面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表示,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林業具有特殊地位,與工業直接減排相比,森林碳匯投資少、代價低、綜合效益大,更加具有經濟可行性和現實操作性。
應對氣候變化,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主要有兩條途徑,即工業直接減排和森林碳匯間接減排。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把二氧化碳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貯存下來,這個過程叫森林“碳匯”。
據林業部門測算,一座20萬千瓦機組的燃煤發電廠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48萬畝人工林就能全部吸收;一架波音777飛機從北京到上海一天一個來回,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1.5萬畝人工林就能全部吸收。
統計顯示,1980年至2005年的25年間中國通過開展造林、森林經營和控制毀林,累計凈吸收二氧化碳51.1億噸。
25省區市開展了林權抵押貸款
國家林業局數據顯示,在公共財政支持方面,國家已經啟動了一系列林業補貼政策,包括中央財政從2010年起開展林木良種補貼試點工作,安排補貼資金2億元;從2010年起開展造林補貼試點工作,安排補貼資金3億元;在2009年開展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工作的基礎上,2010年擴大試點規模,新增森林撫育任務2000萬畝,補貼資金達到20億元。
中央財政還從2010年起,對屬于集體林的國家級公益林,補償標準由每年每畝5元提高到10元;廣東、福建、江蘇、湖北、北京等省市地方公益林補償標準提高到15-60元。有28個省實施了地方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累計安排補償資金132億多元。
與此同時,金融業完善了小額林權抵押貸款。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監會、保監會、林業局關于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發展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林農小額貸款期限可延長到10年,速生林、油茶、竹林、能源林基地建設等后續產業發展可達15-20年。
目前,全國已有25個省區市面向農戶開展了林權抵押貸款,抵押面積2450萬畝,貸款金額221.4億元。中央財政對公益林保險保費補貼比例也由30%提高到50%,并要求地方財政至少補貼40%的保費,其中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保費。
文章來源:【中國廚房設備網】使用互聯網資源,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