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涌現出大批制造業廠商,那時候大數人當今社會心浮氣躁,很多廠商都追求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運作模式,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可能很多人都還不知道,1895年就被發明圓珠筆在中國居然還不能完全生產,到現在圓珠筆的“圓珠”都需要進口。
價格甚至超10倍 為何日系電飯煲依然受歡迎
2015年中國GDP增速“破7” 創近25年來新低,讓筆者不得不想起國內的家電行業,在歷經了30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這兩年開始走下坡路,為了逆轉逆境,現在白黑電都開始了轉型,走高質量和高科技路線,小家電亦是如此,作為家電市場中的最后一塊蛋糕,如何提升其品質成為每個小家電企業值得思考的問題。
這兩年,中國人出國購買國外產品的熱度持續上升。比如日本,很多國人赴日旅游時熱衷于購買日本各類日常用品,如電飯煲、智能馬桶蓋等,經常能將日本店鋪里的商品掃蕩一空。據日本觀光廳統計,2015年訪日中國游客翻了一番,達到約500萬人,中國游客總消費額達1.41萬億日元,約合792億元人民幣。
這種社會現象讓人不得不思考中國的產品到底是出了什么問題,總結原因其實也就是品質不讓人放心,產品缺乏了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在今年4月,政府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要求以電飯煲等消費者普遍關注的消費品為重點,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組織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工程,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國內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更加關注自身的生活質量,尤其像電飯煲這類直接影響人們日常飲食的家電就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這種對高品質追求的迫切也可以用很明了的價格來表現,國內最暢銷的電飯煲通常價格為200-300元左右,而國人采購回來的日本電飯煲通常價格是三四千,靠萬的也不少見,在中國可能是最“扣”的大媽們,在日本卻搖身一變成消費主力。
日本人發明了電飯煲,對于電飯煲的改進一直也沒有停止過。日本電飯煲從材質、功能、技術等多方面領先全世界,舉例說在材質那方面,與國內產品有著很大的差異,而且不同的品牌產品在材質上也會有所不同。像象印電飯鍋就采用了手工打造內膽,并且鍋體材料使用了在日本鐵器界享譽盛名的“南部鐵器”,號稱可以讓加熱效率高,做出的米飯更香。
像中國最常見的電飯煲是通過加熱盤將熱量傳導至內膽底部,然后由內膽再將熱量傳遞給食材,這種加熱方式生產成本低,控制難度小,可以說具有低成本的優勢。不過這種方式加熱不均勻,并且不能進行精確的溫度控制,能做熟米飯卻不能盡善盡美。
日本電飯煲最常見的IH電磁加熱技術,能夠直接對金屬內膽進行加熱,省去了加熱盤的熱量傳導過程,加熱速度更快,并通過多級線圈,實現了對整個內膽的環繞加熱。此外,具有IH技術的電飯鍋還能對米飯燜制過程實現精準程序控制,根據米飯各個加熱階段的需要設定不同的加熱方案,米飯口感和營養都有大幅提升。
國產IH電飯煲增勢明顯 品質轉型“中國工匠”指日可待
2016年第一季度IH電飯煲增長10%
據中怡康測算顯示,2015電飯煲零售額已達到149.6億元,零售量為4836萬臺。2016年一季度電飯煲零售額達到47.2億元,零售量達到1455萬臺,同比分別增長10.4%、9.0%。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線上平臺已經成為家電銷售一大重要渠道,2016年一季度電飯煲線上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速超過60%,零售量銷售占比接近30%。
在IH電飯煲的帶動下,國內電飯煲產業結構開始出現調整。產品在技術升級的同時附加值在增加,產品均價也隨之增長。以底盤加熱產品為主的國內市場正向IH電磁加熱轉變。2016年一季度,IH電磁加熱型電飯煲線下市場零售量、零售額占比分別達到16.2%和39.9%,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5.9個百分點和12.3個百分點。
IH最早源于日本,1988年松下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臺采用電磁加熱的IH電飯煲。此后IH飯煲在日本迅速發展,目前在日本的普及率高達九成以上。而在國內,IH電飯煲一直屬于小眾產品,2010年占整個電飯煲市場零售額份額還不到2%,而且大多為國外品牌。但自2013年以來,隨著美的、九陽、蘇泊爾等國內電飯煲廠商陸續加大了IH技術的投入和推廣,國產IH電飯煲出現逐年遞增態勢。
品質轉型更為妥當 “中國工匠”指日可待
這兩年,很多國內制造商看到日本的IH電飯煲的商機,各大廠商紛紛推出了以IH技術為賣點的產品。
相關數據顯示,近兩年IH電飯煲增長態勢迅速,去年上半年IH電飯煲在國內的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72.9%和57.6%。而普通加熱型電飯煲則呈現下降態勢,去年上半年零售額份額為69.4%,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而IH電飯煲則一路攀升,目前市場零售額份額已超過30%。
中怡康家電研究專家左延鵲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市場上的IH電飯煲價格千差萬別,國內一款和產品和國外原裝產品價格竟相差百倍,同樣是以IH為賣點,百倍的價格差讓人不得不質疑產品的品質。
目前國內對于IH技術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供參考,各個廠商都在推出各種各樣的IH升級版技術產品,以層出不同又不易理解的技術概念來引導消費市場,多種概念很難讓消費者理清其中的彎彎道道。
我們知道“中國制造”的精髓是價格優勢,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國由于人力成本的低廉,加上在技術的快速模仿,各種制造產品開始崛起。但是這種以價格為核心競爭優勢的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首先價格不可能無限度的降低,其次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產品的追求,已經不是夠用就好。
雖然市場魚龍混雜,但是從像美的的匠心系列電飯煲、小米的IH壓力電飯煲、格力大松的IH電飯煲等產品都能夠看出來,國人正在改變“中國制造”的痕跡,不僅如此還能結合“互聯網+”,推出飯煲生態,提升品質同時與時俱進。
華為董明珠前陣子說道,“我特別生氣到國外買電飯煲的事情”,日本電飯煲等產品的熱銷,對于國內制造業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但是就是這種壓力反而不是一件壞事,國內現在對IH電飯煲的研發已經進步了很多,IH電飯煲也只是個投射,“中國制造”與工匠精神不再背道相馳,“中國工匠”指日可待。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